杭州报恩寺位于万松山,三面环山,一面临水,风景秀丽,是读书赏景的好去处。
这日,寺庙来了一位书生,名为梁山伯,身高约1米78,剑眉星目,风采过人,直接定了寺庙后院三年的厢房。
原来,他是赴考的举人,路过报恩寺烧香,看环境清雅,于是决定住在寺庙,待时间到了再入京。
寺庙里,像他这样的读书人不少,有人是待考,有人是想静心读书,但无一人不是自诩风雅。
也不知道是谁的提议,这些读书人每隔一段时间,就会聚集在寺庙的后院,举行诗词大会,舞文弄墨,好不风雅。
正好,著名大儒孔子后人孔圣告老回乡,颐养天年,禁不住读书人的盛情邀约,将讲学的地点定在了报恩寺。
一时之间,报恩寺声名更盛从前,无数来自天南地北的读书人都想到报恩寺听孔圣讲学,祝九娘便是其中之一。
柷九娘是一个富商的女儿,年方14,平时喜欢读书,慕名孔圣已久,于是女扮男装,以兄长祝英台的名义到报恩寺求学。
奈何,报恩寺因为孔圣的到来早已人满为患。
为了得到听讲的机会,很多学生都是两人甚至三人住一间客房,连主持为了腾地方,都去睡了通铺。
如今,整个报恩寺,只有梁山伯还一个人住一间,因为他提前定下厢房,又说不缺钱,不愿与人同住。
祝英台求学心切,宁愿睡大殿也要听讲,她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感动了众人。
孔圣第一次讲学时,就注意到这个睡大殿的祝英台,即使脚上穿一双厚厚的鞋子,身高不过一米六五,眉若远山,朱唇皓齿,心下了然。
正在他思索是否要将自己的房间让出时,目光落在了梁山伯身上。
这少年身姿俊朗挺拔,但喉咙间,喉结似乎有点异常,长相偏阴柔,又不肯与其他人同住。
下课,孔圣私下叫住梁山伯与祝英台,说:“我打算在这里讲学三年,英台常年睡大殿也不是办法,不如你们商